11月底,行走在阿克苏市多浪河畔,感触到的是浓浓的深秋气息和浅浅的冬之韵味。
这条位于天山南麓托木尔峰脚下的河流,维吾尔语意为“清澈流淌的河流”。清澈的河水似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数公里环城而过。水的灵动、水的柔媚,给这座沙漠边缘的南疆小城平添了无限魅力。难怪,每次落脚阿克苏,听到最多的就是当地人对这条河流的赞美。
午后,我来到多浪河畔,放眼望去,这条被阿克苏人称为“母亲河”的河流,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开阔的河面、平静的流水,似母亲敞开的胸怀,博大又温柔。岸边,垂柳晕染了一层浅黄,白杨树青黄相间,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树木将红黄绿的斑斓集于一身。红得似火,黄得灿烂,绿得深情。俯下身来,坡地上的小草在以墨绿色为主调的基础上,有萎谢的,也有才冒青的。就像人生,有来的,也有去的。如果不是看到对岸那一片摇曳着枯黄的芦苇叶,我真以为自己是漫步在深秋的景色里。
走在一旁的朋友说,这个时候的阿克苏是最舒服的,尽管早晚有点凉,但太阳一出来就暖和了。
确实如此。岸边的椅子上坐着几位老人,他们背对着太阳,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午后的惬意时光。他们的那份悠闲和舒适,令我羡慕和向往。
走上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栈道,来到水中的一处亭子间。凭栏远眺,河两岸建筑群高耸入云,景观带树木品种繁多,亭台楼阁殿宇廊轩应有尽有。平静的湖面好似一面硕大的镜子,将岸边现代景物与古雅风韵一并揽入。随着潋滟的波光,水面荡漾着各种倒影,湖面不再平静,如嵌进了画中。我站在这虚实相映的岸边,如同融入了画里。
正当我如梦如幻之时,朋友指着对面的一座红楼说,我就住在那幢高层上。这个出生在八百里秦川、曾经在南疆服役、转业后回到老家的朋友,由于受不了故乡冬天又潮又湿的寒冷天气,人近半百又返回阿克苏。前两年,他在多浪河畔购置了一套高层住宅,看起来后半辈子不打算再挪窝了。他说,南疆的冬天比老家好过,不太冷,很少下雪,走在路上不用担心摔跤,尤其住在风景如画的多浪河畔,非常满足。
走出亭子,不一会儿,我便被前面的一对母女吸引了目光。只见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杆捞鱼的网兜,站在河边;母亲提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盛着小鱼,大概有二三十条。我凑上前,只见斜阳笼罩的河水清澈透亮,浅处的水泥台阶、石头以及水草一览无余。这时,一群小鱼从远处游弋过来,泊在岸边鹅卵石的周围。母亲轻声提醒小女孩,鱼游过来晒太阳了。小女孩则悄悄将渔网伸过去,可还没等挨近,机灵的鱼儿就躲进了深水区,看不见了。看着打湿了裤脚和鞋子的小女孩,我以为她会哭,哪知她竟没有流露出一丝气馁的表情,而是调换了一下姿势,又将目光投向水面……
沐浴着暖阳,我和朋友一边走一边聊。一阵“咚咚咚”的鼓乐划破长空,在河面上飘荡。循声望去,河对岸一群人跳起了麦西来普,有戴花帽的,有穿长裙的;有老人,也有孩子。强劲的音乐、欢快的舞蹈、热烈的气氛,把休闲散步的过路人拽进了舞池……
整个下午,我们流连在多浪河畔,不知不觉,太阳落进了西天。凉风吹来,身上有了些许寒意,但不觉得冷。随着暮色的降临,一盏盏灯光亮起来。夜幕下的多浪河,灯火璀璨,霓虹闪烁,比白天多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多了一份妩媚的韵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披了锦衣、戴着华冠的俏佳人,顾盼生辉,美目传情。
行走在多浪河畔,没有严寒,没有萧索,没有冷寂的冬日气象,跃入眼帘、纳入心底的,只有浓浓的秋之意象和浅浅的冬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