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中医观点来看,小雪节气过后人体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需要及时进补。平时饮食可以摄入适量温性食物,有益身体。地区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崔攀登指出,除了注意饮食外,还需警惕三种高发疾病。
心脏病:冬天寒冷,老年人容易出现血管收缩,同时血压升高,引起供血不足问题,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高危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以一侧牙痛或者上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有的女性患者则以胃部不适、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为主,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因此,冬季高龄人群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考虑到冬天气温较低,高龄人群血管容易收缩,而且血液比较粘稠,所以每天要补充足够水分,遵医嘱用药调理,控制血液黏度。此外,情绪波动同样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建议老年人平时注重自我调适,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表现得情绪过激,特别是大喜大悲,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会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脑血管病:高龄人群身体机能衰退,血管衰老硬化,弹性逐渐消失,一受到寒冷、情绪波动或者过度劳累刺激,就可能导致血管骤然收缩,引起供血不足,出现脑部缺氧问题,造成脑出血或脑栓塞等。通常情况下,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栓塞,后者则为脑出血。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突发眩晕,半侧脸和肢体变得麻木无力,或不断打哈欠,看东西重影等。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能在二十四小时内自行消失,临床将此类症状称为“小中风”。而出血性中风患者多以恶心、呕吐、骤然发作的剧痛为主要表现,同时血压也在短时间内升高。因此,建议有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遵医嘱进行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渐改善身体状况。
呼吸道疾病:冬天寒冷干燥,病毒、细菌等各类病原菌在降水量偏少的寒冷季节比较活跃,老年人气道黏膜可能受冷空气刺激导致防护机能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对于老年人而言,冬季感冒、慢性咽炎、流感、肺炎以及哮喘等疾病都是“常客”,需要重点加以防范。因此,建议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长期抽烟者最好戒烟,因为烟雾刺激很容易导致咽干、疼痛,诱发慢性咽炎。
适量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建议老年人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跳跳广场舞,做做保健操,绕着公园遛弯,或者打打太极拳,锻炼时间最好集中在10时到14时之间。此外,冬天常有人觉得口鼻干燥,体内热气积聚,有种要冒火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内火”过盛的表现。这类人群可多喝点白灿豆腐汤或者羊肉萝卜汤暖和身体,同时也可滋补津液。特别是冬天的萝卜和白菜均为当季食材,其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很有益处。(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