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临,天气由凉转冷,心血管疾病高发。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敬科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气候变化,注意保暖,按时服药。
王敬科介绍,心血管功能是气候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温降低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增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对于高压病患者而言,如果不注意调节,就有可能引发脑中风、脑血栓等疾病。这是因为血压骤然升高,会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液黏度增高而致脑血栓。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生活及用药细节。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高钾、高钙、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避免过度饱餐,吃得太饱胃肠道会大量吸收脂肪、胆固醇等营养物质,增加血液黏度,导致心脏病发作。秋季比较干燥,加上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要注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不要盲目追求秋冻,早晚适度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感冒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并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但要注意户外晨练不要太早,出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把一些不好的习惯改掉,比如抽烟、喝酒等。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剧烈波动对心脏的危害非常大,同时极度紧张、焦虑、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健康。
王敬科提醒,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患者要定时测量血压、血糖等,如发现血压不稳、血糖高,要及时与医生联系,调节药量,以应对气温变化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