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郭伟伟
10月5日是温宿县托乎拉乡每周一次的巴扎天。稻园村农民如则·马木提和儿子毛尼亚孜·如则一起摘葡萄、装车,然后自己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往巴扎去摆摊。
“儿子要忙地里的农活,我每周去巴扎摆摊,一天能赚200多元。没有巴扎的时候,我就在园子边的公路边摆摊,一年下来,仅园子里的葡萄、杏子和桃子就能卖8000多元。”71岁的如则·马木提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种地有补贴,买农机有补贴,建房有补贴,孩子上学有补贴,生病住院给报销……日子越过越好。”
如则·马木提说,这些好政策中最让他难以忘记的是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免除农业税。那一刻起,延续了2600年的田赋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以前到了丰收季节,每家每户都要挑选家里最好的稻子去县里的粮站排队交公粮,一亩地要交上百斤粮食,还要划分公粮等级。如果不合格,要拉回去重新晾晒挑选,重新排队交公粮。所以每次去都提心吊胆,总怕不合格。交了公粮还要交农业税。”如则·马木提说起以前交公粮的情景。
“再也不用交公粮了,大家都高兴极了。”如则·马木提说,“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国家开始给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种植小麦给补贴,种玉米也给补贴,甚至还有良种补贴、改善土壤的耕地地力补贴……”
如则·马木提说,农民现在是衣食住行无忧、生老病死无患,过上了好日子。“过去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而现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农民富裕了,吃穿住行全部大变样,城里人开始羡慕农村人的生活。”如则·马木提谈到现在的农村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