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沙雅讯 (记者 曹敦斌) “我家有25亩地,以前打药、放水需要在地里待一天,现在用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农药喷洒工作。原来放水都是大水漫灌,现在改成了全自动节水滴灌,真是太方便了。”7月16日,沙雅红旗镇喀什托格拉克村农民依明·依达依说。
为全面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沙雅县建成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高效节水等重点水利项目。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规划地块分布在渭干河灌区7个乡镇132个行政村,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实施高标准滴灌50万亩,渠道防渗530公里,量测水设施4435处及水利信息化等工程建设和初始水权制度、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节水补贴政策六项体制机制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1560户55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预计2019年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劳务创收2.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