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唐勇) 7月14日,在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的一农家小院中,买木提力·买买提正在精心地饲喂20只羊。看着有10余只羊即将产羔,买木提力·买买提脸上笑开了花。
“从山上搬下来后,我家羊羔的成活率提高了,而且羊的出栏价格比在山上高,平均一只羊能多赚100多元呢!”买木提力·买买提说。
多年前,买木提力·买买提家住在山区,靠放牧为生,由于山区草场的草长势不好,产羔率也低,2011年6月,第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买木提力·买买提搬出了山区,来到塔格拉克村开始了新的生活。全家住上了安居富民房,还建起了100平方米的牲畜棚圈,家庭养殖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再加上每年领着草原补奖资金,家庭收入逐年增加。
“实施禁牧后,牧民不仅能领到草原补奖资金,草原还得到了保护,山区的环境更美了。”买木提力·买买提说。
地区现有天然草原5000余万亩。2011年国家实施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地区全面落实政策,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今年是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第四年,按照要求,地区今年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的面积是4629万亩,地区积极争取中央草原生态补奖财政资金1.67亿元,用于八县一市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增收。
地区财政局农业科有关人员介绍,今年草原补奖政策补助标准仍为一般性禁牧每亩6元、水源涵养地每亩50元、草畜平衡区每亩2.5元。
据悉,目前,所有资金已下拨,按照“到村、到户、到人”的原则通过“一卡通”系统及时、足额拨付给补助对象。自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地区已累计争取资金逾11亿元,惠及农牧民2.2万余户,牧民户均年增收5267.88元。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使天然草原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增强,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