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19年07月08日

那些关于影像的事儿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如果说,我的童年可以浓缩成一帧小小的照片,那么它一定是黑白色的,亦可说是单调又黯淡的灰色。实际上,我的童年不曾拍过一张照片,贫寒的家境甚至不容我有丝毫奢望。即使我的父母,那时所唯一拥有的,仅是一张二寸的黑白小照——他们的“结婚照”。

直到1986年小学毕业时,我才拥有了平生第一张照片——一寸的黑白免冠照。因升学办准考证的需要,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拍了。我和同学首次面对镜头,那种渴望与欣喜、那份激动与羞涩,真是终生难忘。其后不久,还拍了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但那张告别小学的集体留念照我却没能拥有。母亲说,要了也没啥用,我们不花那个“冤枉钱”。后来,我从同学手中目睹了照片中的自己——灰衣黑裤,面黄肌瘦,表情僵硬,眼中有丝丝的倔强与怅惘。那时我立下誓言:好好学习,将来买个照相机。

我读中学时,镇上有了首家照相馆,附近村里的年轻人常会相约去拍“艺术照”,就是在摄影间的墙上挂一幅“沙滩椰林”或“都市霓虹”之类的布画当背景。记得有位亲戚替人做媒,上门给我的一个堂姐提亲。那人说男方条件如何好、长相如何俊,堂姐的父亲问亲戚带没带男青年的照片,媒人却很尴尬,一会儿推说忘带了,一会又说照片还在照相馆。堂姐闻言,立马变了脸色,再无商量的余地。

近年来,与照片有关的新鲜事就更多了。当年唯一的照相馆早已被数家“婚纱摄影”影楼所取代,村里的青年结婚时,不仅和城里人一样,拍那种真正的艺术照,把自己打扮得跟明星似的,还会专门请人摄制录像,刻成光盘,有形有声,宜赏宜藏。

仅以我家为例,先是买了一台“海鸥”相机,两年后,又换成名牌数码相机,现在则添置了小型家用摄像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拍多少就拍多少。各种各样的影集就不说了,家中电脑硬盘里存放了难计其数的照片和音像画面,我和爱人以及父辈、祖父辈曾经不敢奢望的如今都实现了。

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一寸照片到多彩艺术照,滴水可映太阳——我们伟大祖国的前进步伐从来都不曾有过短暂的停留!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 2019-07-08 □刘 敬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9393.html 1 那些关于影像的事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