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19年07月08日

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做新时代的拓荒人

(上接一版)1998年,毕可显退休后,始终离不开植树这件事。刚退休时,他就被地区优质果园基地聘为技术顾问,工作一点不比上班时轻松。2002年,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找到他,希望他到荒漠里的石油基地帮助做绿化工作,一直到现在。“柯柯牙精神延续革命先辈精神,是阿克苏人创造出来的精神丰碑、更是我的精神动力,只要干得动,我就一直干下去。”毕可显的话铿锵有力。

同样,在柯柯牙精神影响下,柯柯牙林管站护林员麦麦提依明·阿木提与树也有着不解之缘。为了管好责任区的树木,他很少回家,饿了啃干馕,渴了喝渠水,整天灰头土脸围着林子转,妻子见了他都差点没认出来。

柯柯牙绿化带里的每一棵树麦麦提依明·阿木提都抚摸过,他把这些树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柯柯牙坚守了32年,他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柯柯牙精神的含义。

麦麦提依明·阿木提说:“‘柯柯牙’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是一代代阿克苏人创造了绿色奇迹。作为守护者,我要坚守初心和使命,一辈子守护好柯柯牙的这些树。”

争做新时代的拓荒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在开启“新时代的长征路”。每一个人都是拓荒者,只有坚定前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意志,才能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果敢与智慧,才能总结新经验、集聚新智慧、做出新贡献。

地区山羊研究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富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拓荒者。前不久,他研究的疆南绒山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认定疆南绒山羊群体的生产性能、培育情况、经济效益可观。疆南绒山羊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优良新品种。

1986年,张富全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原本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阿克苏,恰值自治区重点课题《阿克苏地区百万绒山羊选育提高、杂交改良试验和繁育体系的建立》开始实施,他便被单位安排到海拔2000米的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白虎台绒山羊试验站工作。

作为试验站的第一批开拓者,张富全和课题组的同事一起推平山坡,盖起了羊圈,引来了泉水,种起了树木,添置了仪器设备。就这样,绒山羊种羊基地建成了,张富全自此在试验站扎下了根,一待就是33年。“2002年,为了研究绒山羊育种方面的课题,我白天跟着羊群仔细观察,晚上在试验室里查资料、做对比试验,连续280天没有下山回家,只为了把课题研究好。”张富全说。

经过张富全的不断努力,疆南绒山羊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而他并不满足,而且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研究项目的实施、示范、推广,目前地区共有疆南绒山羊生产母羊核心群18群、生产母羊4040只,平均个体产绒量453克,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该品种远销全疆各地,其优良的种质特性,深受市场和养殖场户欢迎。

虽然研究课题取得了成功,但是张富全还在坚持,他经常到试验站和牧民养殖区看看。“当初,我研究疆南绒山羊这个课题时就想培育一个适应阿克苏的品种,带动更多本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现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下个阶段就是更好地推广这个品种。”张富全说。

张富全的目标是做一个新时代的“牧民”。而在阿克苏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拓荒者都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有的是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有的是采用新技术管理农田的新农民,还有的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奋起直追的创业者……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没有枪林弹雨中的九死一生,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坚守初心,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2019-07-08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9366.html 1 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做新时代的拓荒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