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马磊) 初夏的阿克苏景色宜人,处处是绿油油的农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眼下,结合农忙季节,地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帮助村民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安居富民房等,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村民们的心。
助力农业生产
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日温宿县托乎拉乡稻园村部分村民家的稻秧发生枯死现象,而且稻秧难求、秧盘昂贵。新疆地矿局驻温宿县托乎拉乡稻园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温宿县水稻试验站和周边乡镇,咨询有没有富余稻秧,并统计各村民小组需要稻秧的数量。
5月16日晚,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恰格拉克乡有近2000盘稻秧由于买家违约一直未出售,工作队立即联系卖家商谈价格,并出资租用车辆为村民免费拉运稻秧。
次日早晨,工作队员组织15名村民和两辆卡车,奔赴恰格拉克乡购买水稻秧。在泥泞的水稻育秧田里,大家一起卷盘、传秧、装车,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劳动,工作队员和村民共同装满了两卡车稻秧。返回村委会后,工作队员又按照每个村民小组需求的稻秧数量,合理分配发放。
“工作队干部就是我们的亲人,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稻秧紧缺的困难,还免费拉运回来,只有党的好干部才会这么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看着满身是泥、满头大汗的工作队员,村民艾麦提·达依木感慨地说。
从早忙到晚,直到最后一户村民如数领走稻秧后,工作队员杨维忠高兴地说:“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虽然有点累,但是很开心,因为它承载着村民的希望。”
改善人居环境
“要不是你们,我真不敢相信自己能这么快住上新房子。”5月18日,见地委编办驻温宿县佳木镇喀赞阿斯玛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艾来提·哈斯木来访,村民董明喜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
事情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地委编办驻村工作队走访得知,该村汉族村民小组的房屋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自建房,不符合抗震要求,有的房屋已裂开长长的口子,还有7户村民因为没有宅基地,长期租房或者在地头搭建彩钢房居住。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队一方面反复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清退多余的宅基地,另一方面积极联系测绘、规划公司为该组居民点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向上级部门协调争取安居富民房建设指标,通过多方努力,确保7户村民都住上了安居富民房。
看到以前没房子的村民都住进了安居富民房,不少村民的思想也在发生细微变化,工作队抓住有利时机,挨家挨户宣传国家安居富民建房补助政策。2019年,又有17户村民主动申请建安居富民房,目前均已动工,已有11家房屋接近封顶。
筹建安居富民房
走进沙雅县英买力镇英买力村农民买买提明·玉山家院子,地区农业农村局驻村干部正带着村党员干部一起整理庭院环境卫生。
“之前总觉得我家的庭院面积比较小,没想着好好收拾收拾,比较凌乱。现在工作队带着村干部和村民过来帮我搭建葡萄架、修建卫生厕所,还帮我规划了家庭内部布局,真心很感谢他们。”买买提明·玉山激动地说。
据了解,通过工作队积极引导,目前英买力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
“村里每周都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在工作队的帮助和引导下,我对庭院及房屋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客厅内购置了茶几和沙发,给孩子也设置了单独卧室,既干净整洁,也非常方便。”村民吾普尔·阿山说。
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艾合麦提·肉孜介绍,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充分激发了辖区群众“户户行动、人人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居住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村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