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新疆理工学院举行2021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1427名毕业生被授予学士学位。建设属于阿克苏的大学,这曾是几代阿克苏人的梦想。建党百年之际,矗立托峰脚下的新疆理工学院正不断地向社会输出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各项事业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力量,从寥寥无几的私塾学堂,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一百年来,地区教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广覆盖”到“有质量”的转变,地区教育事业正呈现出蓄势腾飞的发展新格局。
从“泥巴屋”到新学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走进库车市林基路小学,学生们饱含激情朗诵《少年中国说》的声音不时从教室中传出。这所由中共党员林基路于1939年创办的小学,至今还在讲着林基路的故事,传播红色声音,传承红色基因。
“这所小学是林基路烈士一手创办的,在当时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提起当年的事,退休老校长热汗古力·吾斯曼仍然很激动,刚创办时学校只有两间平房当校舍,师生的桌子都是土块垒砌的土台子,课堂教学和体育教学的器材奇缺。而如今,林基路小学已发展成一所占地面积32亩、软硬件俱全的现代化学校。
正是像林基路这样的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才让阿克苏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各地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大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渐有所改善。党的十八大后,地区各地中小学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以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幼儿园为例,园内的滑梯、跷跷板等设施以及多媒体教室、游戏室等教学场所一应俱全。幼儿园现有学生102名,大中小班各两个,村里3—6岁的孩子悉数入园。
“小小钟面圆又圆,12个数字围一圈。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最长最细又最快……”幼儿园里,园长李梦正带着孩子们朗诵儿歌,孩子们字正腔圆,认真的模样特别可爱。
“新建的幼儿园宽敞漂亮,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在孩子的影响下,一些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变得积极向上。”李梦说。
从上不起学到均衡发展
1985年夏收时节,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库木鲁克村3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突然回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克木·热合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问了才知道,孩子们害怕上大学交不起学费,这才回家割麦子。”阿不力克木·热合曼说,为改变这个状况,他号召村里的党员捐款助学,这一捐就是很多年。
“现在我们也给孩子们捐款,主要是奖励性的,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好,没有一个孩子上不起学。”阿不力克木·热合曼说。
多年来,地区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享受到国家、自治区及地区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及贷款帮扶政策,实现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目前,地区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日趋完善,保障了困难学生均有机会接受教育,受益学生不胜枚举。
从“上不起学”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转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为达到这一目标,地区教育系统推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实施“县域间捆绑帮扶、县域内集团化协同发展、引进教育集团助推一体发展”等办学模式,成立19个集团校,101所城区示范校与331所乡、村级学校形成教育联盟,累计向薄弱学校选派3900余名教师、940名校长和中层干部。
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教师刘明兰曾多次到依干其乡中心小学任教,每一次她都会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时也会努力给听课教师多教点“实招”。“我们会集体备课、共同教研,保证城乡教学规范运行、同步提升,其实,这也是为城乡学生提供均衡化教育资源的一种办法。”刘明兰说。
受益于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地区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扩大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迈上新台阶。
从技术培养到订单培养
今年3月,2021年首批10家地区级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签约挂牌,意味着技能人才培养迈入“订单”模式。
阿克苏中曼油气公司被确定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房彬说:“我们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订单班’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合作,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拟设立石油工程专业‘订单班’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投身石油事业。未来3年内,公司将根据发展情况有计划地接纳当地各类技能人才约800人左右。”
按需培养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向企业实际需求发展,推动企业培训直接进校园,建立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人才培训格局,这是阿克苏职业教育的大突破。“从前,人才培养重视技能养成,而今订单培养意味着职业教育实现学校到企业、学生到职工的环境和身份‘双转变’,确保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实现高质量就业。”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真说。
新疆依翎针织有限公司工人阿娜尔古丽·吐尔逊就是订单培养的代表,她毕业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在学院的帮助下,2019年6月她和几名同学一起来到新疆依翎针织有限公司实习,2020年7月毕业后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以后一定好好干,争取拿更高的工资。”阿娜尔古丽·吐尔逊说。
近年来,地区投入12.66亿元建成4所地区直属职业技术学校、6所县(市)职业技术学校,实现20万人以上人口县(市)有一所职业学校的目标,这些职业院校采取“订单班”“冠名班”联合培养,与9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同时,跟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完善深化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具有阿克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得到完善。
从戈壁滩到现代大学
2015年,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在温宿县新城区的一片荒滩上拔地而起,崭新的教学楼、操场、宿舍一个个建成。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转设为新疆理工学院。
消息传来,人们沸腾了!
这是地区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填补了阿克苏没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空白。
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穿行在新疆理工学院,一流的校园建设让人目不暇接。如今,该校已经成为南疆乃至全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现代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基地。
新疆理工学院教师韩娜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新疆理工学院共同成长,为阿克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应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技术推广、技术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所有老师的责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全地区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为打造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地区已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幼儿园总量增加到现在的1158所;除保证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外,职业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建成地区直属职业院校6所、县属职业技术学校5所,实现每个县(市)都有技工学校,初高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学生职业教育全覆盖;新疆理工学院目前在校生达9875人,成为南疆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