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19年09月19日

精准施策见成效 快马加鞭促脱贫

——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拜城县康其乡库尔玛村农民在拱棚里修剪花卉。

通讯员 艾买尔江·艾山 摄

库车隆美多服饰有限公司工人在赶制一批销往内地的服装。(资料图)

乌什县阿恰塔格乡托克逊亚阔坦村农民在采摘成熟的木耳。记者 牛海燕 摄

新和县玉奇喀特乡举办脱贫攻坚转移就业招聘会。(资料图)

乌什县前进镇玉斯屯克和田村肉鸽养殖示范基地工人在查看鸽子生长情况。

记者 牛海燕 摄

“羊肉串、胡辣羊蹄、羊杂碎等新疆特色美食,大家都喜欢吃。自从我摆摊以来,每天都有一两百元收入。”9月16日,提起扶贫小夜市带来的新变化,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的贫困村民阿孜古丽·麦麦提开心不已。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地区各级各部门始终咬定“一个目标”,坚持“一个紧密结合”,落实“六个精准”,推进“六个一批”,推动“三个加大力度”脱贫攻坚举措,强化政策保障,做到“九清”,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举措真正落地见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转移就业促增收

9月16日,乌什县前进镇玉斯屯克和田村29岁的农民吐尔逊·赛麦提开着小汽车,拉着妻子到乌什县国合鸽业有限公司上班。“我们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当上了工人,一年的工资加起来有6万多元。此外,家里还有种植核桃和养牛羊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吐尔逊·赛麦提自豪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地区采取“跨县整建制输出转移就业、县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业内部转移就业”的方式,基本实现了有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近年来,地区推进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为重点的“一城四园”建设,着力构建纺纱、印染、织布、家纺、服装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依托阿克苏棉纺产业用工规模大、年新增用工需求1.2万余人的优势,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新增岗位安排贫困人员就业占比在23%左右。采取“订单式培训、整建制转移就业、干部带队住厂管理”模式,提高稳定就业率。

地区结合各地实际,在贫困乡、中心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卫星(扶贫)工厂”,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订单模式,积极发展以农产品初加工、林果业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优势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就近就地加工增值,引导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解决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已建成扶贫工厂(车间)185个,解决贫困户就业1.02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地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农产品初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61家,解决就业10.1万人,其中贫困人员就业2.26万人。

因地制宜抓产业

“我家种植了15亩核桃树,去年套种了小麦,今年在树下改种黑木耳,目前已收入5000元。现在正是核桃采摘季节,希望卖个好价钱。”9月10日,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贫困户玉苏普·拜克日说。

地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着力在产业“兴”上做“加法”,在产业“链”上做“乘法”,做活稳定增收的大文章。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深化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持续增收致富。

在贫困村建立“林果示范园”也是地区在林果业上“做文章”的方法之一。在重要农时,地、县、乡、村层层召开现场会,组织现场观摩、教学,示范引领,给农民传授种植技术,通过扶智、扶技,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贫困人员林果管理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地区为他们提供社会化技术服务,贫困人员加入合作社并参与生产管理,在一个生产年度内学会管理技术,为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基础。今年林果技术服务面积达10.12万亩,入社贫困人员2万余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2360万元为贫困人员的果园增加肥料投入,对已进入丰产期的果园采取一年两季大面积套播油菜,花期翻耕,持续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林果产品提质增效、优质优价。

据了解,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式特色作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订单生产模式,组织各县(市)贫困户种植各类特色农作物,增收效益明显。

此外,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和“家庭养殖”两种模式,畜牧部门做好托管收益分配机制和分散养殖技术跟踪服务。坚持科学养畜,大力推广冷配技术应用,提高牛羊怀胎率。制定良繁牛羊标准,贫困户自行到市场选购,畜牧部门验收打耳标建档,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给予补贴,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激发内生动力。

土地清理助脱贫

2018年,拜城县察尔齐镇阿热硝尔村农民艾山·外迪将家中的11亩地承包给本村农民耕种,将4头牛、20只羊交给村里的合作社托管,夫妻俩外出务工,每年除了领取土地流转费和牛羊分红外,务工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全家4口人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脱贫方剂的“药引子”。地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依法依规清理农村土地150.3万亩,已承包出去74.13万亩。

地区抓住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的机遇,按照“搬哪些人、搬到哪去、钱从哪来、搬后能脱贫”的思路,全力做好搬迁户的后续服务和扶持,着力盘活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同时,按照“一宅一基地”和“实名制”要求,制定拆旧复垦工作方案,摸清底数,建立旧房拆除登记台账,明确时间节点,结合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草则草的原则,对迁出区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实施复垦,对于不具备复垦条件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实施退耕还林复草复绿,促进生态修复,扎实稳妥地完成拆旧复垦(复绿),适宜耕作的优先用于补充耕地资源,完成土地复垦工作。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下达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496户8519人,涉及乌什、柯坪、温宿、拜城、库车、沙雅、新和7个县40个乡(镇)138个安置点。经核查,实际搬迁2502户8918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其中,集中安置点64个,安置搬迁户2338户8337人;分散安置点74个,安置搬迁户164户581人。截至目前,应拆除旧房1507户,拆除率100%;应复垦(复绿)土地1078.7亩,复垦(复绿)率100%。通过后续产业帮扶,目前地区2502户8918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已累计脱贫1610户5899人。

--> 2019-09-19 本报记者 牛海燕 通讯员 梁刚 ——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13301.html 1 精准施策见成效 快马加鞭促脱贫 /enpproperty-->